党建融合促发展 乡村振兴正当时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学院党总支的认真指导下,按照天津市党建“领航工程”样板支部的重点任务指南扎实开展建设工作,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建设目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抓党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美育促德育,以艺术化人心,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并取得良好成效。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结合专业广泛开展艺术教育精准帮扶、乡村振兴、返乡调研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运用,在生动的实践中和亲身体验中树立家国情怀、增强实践能力,由“填鸭”上升到“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其中,总书记强调“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支部团队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初心,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北庄堡村,北庄堡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2014年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定点帮扶村。初期团队致力于扎根于北庄堡村,发挥专业特长了解当地民情,问需村民所需,振兴乡村农业经济,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精神。
通过对北庄堡村的深入调研,党支部以设计帮扶为手段,为北庄堡村打造了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形象的发展路径,推出了北庄堡构建特色村域形象品牌,创新特色农产品设计,从品牌规划、产品设计、活动策划等多方面展开设计服务,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提升乡村形象辨识度。
二、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底色
结合痛点问题,支部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入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密切接触。党员在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例如,对于窑洞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结合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现代居住需求进行功能优化和重组。同时为了碹窑内部更适合老人生活,将其内部进行改造,降低火炕高度,增配扶手以及求救装置。村落生活广场的剧场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团队对其进行翻新改造设计。保留村落原貌,打造示范街区,使之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让游客深刻领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由于北庄堡村老龄化严重,村内以老人为主,项目针对老年人居住空间和环境的适老化设计的层面来考虑,对老年人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满足老年人生活居住需求,营造出适老化的宜居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安排,从而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与群众的感情联系,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设计赋能,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团队在考察期间为使村落更形象、直观地与观者沟通交流,协助设计村落沙盘模型。通过前期考察交流,梳理出村落在文化宣传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并展开帮扶实践,成员们发挥专业特长,设计村落居民IP形象,为村落增添浓厚文化氛围,同时,围绕党的百年历程,设计出“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宣传墙,给当地村民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为方便外界更快速地了解村庄,团队持续7天驻扎北庄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制作出“村下足迹”为主题的宣传片;与当地留守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共绘童梦”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实现大学美育与乡村碰撞、交融、融合;为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团队成员协助村庄举办敬老互助食堂活动,为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理发,将温暖送到了每位老人心间。

最后,团队共组织27次会议,写下百余篇调研笔记,手绘百余张草图。事迹被张家口电视台、怀安融媒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四、深化服务,落实乡村振兴目标
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党员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承担着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带领群众致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等重要责任。例如,在推进农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党员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项目和资金,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难题等诸多挑战。这种责任的压力促使党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激发他们的担当精神。党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退缩,必须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锻炼,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更加明确自己作为党员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